“过度喂养”危害大! 宝宝若出现这5种表现, 妈妈请重视这一问题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9:16    点击次数:75

许多妈妈为了让宝宝长得好、长得快,总想让宝宝多吃点,无论是母乳还是辅食,总认为的“多多益善”,然而“过度喂养”的危害远比你想象的大!

过度喂养的危害有哪些呢?

1.影响生长发育

长期的过度喂养可能导致0~1岁的婴儿期超重肥胖,而婴儿时期的体重快速增加,会增加日后儿童期超重的风险,甚至可能延续到成年。

儿童肥胖除了增加成年后肥胖的风险外,还可能引起呼吸困难、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迹象,甚至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。

2. 不利于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

婴儿时期的饮食行为会直接影响其未来的饮食习惯和食物偏好。宝宝出生的头两年被认为是儿童食物偏好和喂养模式形成的关键期。

在此阶段,妈妈的喂养方式会对孩子的饮食行为和体重产生影响。如果长时间过度喂养,孩子可能会形成过量进食的习惯,从而导致超重或肥胖。

3.对认知和学习有影响

婴幼儿时期是认知和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。研究表明,早期的过度喂养可能对学习和记忆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。

4.容易产生脑疲劳

我们在给宝宝喂养太多食物后,会导致大部分血液和氧气输送到消化系统,这也就容易导致脑细胞暂时缺氧、缺血,长时间宝宝就容易出现脑疲劳的情况。

既然“过度喂养”危害这么大!那么我们日常也需要多加注意这一问题,尤其是当宝宝出现这5种表现。

宝宝出现以下5种表现,可能是“过度喂养”

表现一:频繁呕吐

虽然小宝宝偶尔吐奶是正常的,但如果频繁呕吐,可能是因为吃得太多。

表现二:腹胀和胀气

过量喂养可能引起腹部胀气、绞痛,甚至腹泻,尤其在奶粉喂养的情况下更为常见。

表现三:不停打嗝

如果宝宝在喂奶后频繁打嗝,这可能是过度喂养的表现之一。

表现四:吃完奶后烦躁

如果宝宝常常在吃完奶后表现出不安,建议检查是否是因为喂养过量。

表现五:入睡困难频繁惊醒

过度喂养还可能导致宝宝睡眠质量差,容易醒来。

如何避免过度喂养?

妈妈应关注宝宝的需求,及时回应其饥饿和饱腹信号,而不是按固定时间和量喂养。

妈妈无需因宝宝食欲旺盛而限制饮食,也不应强迫食欲不佳的宝宝进食,应定期监测其生长曲线,灵活调整喂养方式。

比如婴儿期的宝宝若出现舔嘴唇,发出吸吮声,头部转动,嘴巴张合,伸出小舌头,表现出寻找R头的动作;或者开始吸吮周围物体试图寻找奶水或胸部,拉扯衣物,显得焦躁,呼吸急促等等。

以上这些都属于饥饿信号,妈妈若是发现有这些表现都要尽快给宝宝喂奶。

而当宝宝吃奶后注意力不集中、吮吸R头不用力、喝奶的时候发困等等,这些可能都是吃饱的表现。另外,当宝宝大小便正常、生长曲线正常的时候,也都说明宝宝吃的很好,妈妈都可以放心。

温馨提示:

“过度喂养”可大可小,妈妈们日常还是要多加注意!不要把“喂养”当成爱,给宝宝太多、太满。

关注小豆芽,让育儿变得更轻松!

(图片源于网络,侵权删)